找到相关内容12516篇,用时3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感悟与旨趣

    感悟与旨趣  容榕  我们常常都在谈论学问题,但是为什么要学?学根本旨趣何在?这些问题却有许多人不甚明了。学并不是无《思义、无目,而是想获得一种高尚、圆满成果,能够深刻理解到学根本意义,进而感到非学不可。有了这种坚强信念,才能真正地走向学之路,而不会在佛门边缘歇歇脚,或者走入歧途。  一、缘起向  我常常想,别人是否也和我一样,在认识一个陌生的人或接触一种新生...

    容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874460.html
  • 武夷山扣冰古传说故事

    代表人物。在佛教领域,同样在武夷胜境,也出现了一位经典人物,他就是扣冰古,亦称为辟支古。   扣冰古,俗姓翁,法名藻光,武夷山吴屯乡人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其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(公元844年)...千载沧桑。寺前有条小溪——扣冰溪静静地流淌着,一座曾是古驿道廊桥横陈于小溪之上。在这灵秀之地也孕育出许多关于扣冰古动人传说故事。   【梦感神灵】   据载,当唐朝晚期之时,中原...

    佚名

    |传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7401921930.html
  • 问:学方法?

    戒、定、慧三学,是学基础,修此三学,可以断除烦惑,超凡入圣。 何以说此三学是学基础呢?因为释迦世尊根本教法,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四圣谛,即“苦当知...,又称三无漏学。戒是止恶修善,依戒生定;定是息缘静虑,依定发慧;慧是破惑证真,依慧成佛。此三学,为学修道基础。兹将此三学再分述如下: 一、戒学:戒亦名戒律,是修道者修身治心规范。我们起心动意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7383285297.html
  • 武夷山扣冰古传说故事

    被闽王王延钧请入王廷,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坐禅讲经,最后圆寂在鼓山涌泉寺。扣冰古名列于佛教典籍《五灯会元》之内,他屡受历代皇帝敕封,影响深远。   瑞岩寺,武夷山市北部吴屯乡群山之中一座古刹,据说为扣冰古...廊桥横陈于小溪之上。在这灵秀之地也孕育出许多关于扣冰古动人传说故事。   【梦感神灵】   据载,当唐朝晚期之时,中原兵荒马乱。扣冰古父亲曾为河南节度使推官,为避中原战乱,携家进入福建。他们先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5961788.html
  • 毁劫与新生

    毁劫与新生  林怡翠  “佛教东传两千年──佛教文物暨地宫珍宝特展”,自五月五日开展至今已有十万以上的人参观。在这四个月里,佛教艺术美感召了许多人。佛教文物有自地宫深埋中挖掘出来,重现...遗迹中,早期并没有佛像塑造,反倒是以佛教典故中、各种佛陀象征图案如白象、佛塔等,来暗示佛陀位置,直到西元一世纪左右,大乘佛教提倡造像供养功德,佛像造像艺术顿时兴盛起来。  本无相,那么佛像...

    林怡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1670609.html
  • 教诫与今日世界

    教诫与今日世界  有些人相信,佛学体系极其崇高卓绝,非一般生活在碌碌尘世里男女所能实践;  假使他想做一个真正佛教徒的话,必须要离世弃俗,住到寺院里或是其他僻静处所去。  这是一个可悲错误观念,显然是对教诫缺乏了解所致。达到这种轻率而错误  结论的人,都因为只是偶然听到或读到某些佛教读物,而这些读物著者本身对佛教面面观并没有充分了解,因此他所发表见地也是片面而偏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347597.html
  • 浅谈学三大心要

    浅谈学三大心要  绪言  佛法是世间最圆满、究竟、纯正而又至上真理,它焕发着无穷摄受力,净化了无数众生心灵,并使之转邪为正、转染成净、转迷成悟,进而解脱六道轮回枷锁,从生死苦海到达究竟...——方便、究竟、方便方便、究竟究竟,无非为了引导我们趣入乘。或是回邪向正五乘法,或是离缚向脱三乘法,或是回小向大一乘法。”(1)总之“方便有多门,归元无二路”。在无量法门中,我们可以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4450252.html
  • 菩提心-学根本

    修行,总是徒劳无功辛苦。我们学是学“觉”,并不是*那些仪式、仪轨可成。正如妙境法师所说:“我们学必须要有正如正见,最重要就是要有菩提心。”经云:“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业,是为魔业,忘失尚尔,况...心是一切善恶根源,是万法根本。我们日常思虑心,可为善,亦可为恶,十法界不离此心,成菩提亦即此心,但唯有菩提心,才是真心,其余心皆是妄心。  要知道真正从内心发起菩提心,谈何容易呢?读省庵大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5354349.html
  • 根本:菩提心

    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学“觉”,非单靠那些仪式、仪轨可成。因而我们学必须具正知正见,最重要就是要有“菩提心”。经云:“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业,是为魔业。”由此可知:只有发了菩提心,才能与菩萨相应;如没有菩提心,纵使修禅、修净、修密、修慧,还是道道地地凡夫、外道。《华严经》里讲得很清楚,普贤菩萨答普慧菩萨二千行门里第一重点,就是说菩萨所依者是菩提心。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求访善知识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5161646.html
  • 关于如何学开示

    ,所以我们密宗讲四皈依,即皈依上师,皈依,皈依法,皈依僧,而在皈依上师前,上师与弟子之间要互相了解。 讲到法,为什么要分禅宗、密宗、净上宗等等宗派呢?是不是说你禅宗不好,我密宗好,或你净土宗不好,我禅宗好呢?其实并不是这样。那是因为根据众生根基不同,因缘不同,发心不同而定。而因为要救渡众生,菩萨发心也是不同,比如地藏王菩萨、观世音菩萨等愿力与发心。在我们密宗里,有红色菩萨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12079313.html